徐永锋:稳健开局 匠心打造“新二冶”
包头,无疑是一个印刻着中国二冶浓重痕迹的城市。从20世纪50年代的建设包钢,到包头热电厂等项目的陆续上马;从包头地标性建筑稀土大厦,到独秀于城市中央的香格里拉以及区域文化中心包头大剧院、包头会展中心……二冶人用一个个精品项目,构建起包头发展的根基和地标框架。
(资料图片)
2020年7月,当中国二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永锋来到包头时,他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二冶在这个城市中过往的荣光,更多的是企业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重重压力。
跳起摸高、奋跃而上。徐永锋带领中国二冶按照“三年站稳、两年跃升”战略规划全力追赶、逆势而进,公司营业收入从2020年170亿跃升至2022年的近300亿,跨入中冶集团子企业第二发展梯队前列,同时也在包头塑造起“新二冶”的良好口碑和形象。
精准布局 到有草的地方去放羊
徐永锋1985年从东北工学院(后改名东北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五冶工作,1988年又奔赴上海建设宝钢。之后,他还在中冶中东公司任总经理,在海外呆了六、七年。在来中国二冶之前,徐永锋在中冶宝钢任职。可以说,从最基层的岗位一路走来,徐永锋在业内深耕已久、经验颇丰。
中国二冶甘肃清傅项目
成事之道,贵在力行,重在履事。来到中国二冶后,徐永锋坚持“到有草的地方去放羊,到有鱼的地方去撒网”,并明确了“1+M+N”的市场布局。
“所谓的‘一’就是作为唯一一家总部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筑央企,总部所在地的市场是我们的核心市场,我们要站稳脚跟、做好主业市场;‘M’就是坚决落实做大做强区域公司,像四川、山东、陕西市场就成为二冶的主战场;‘N’就是培育像河北、安徽、广东等市场。”徐永锋说。
精准定位、锚定赛道,深耕市场、提速拓展,让中国二冶稳健开局,跑出了发展新速度——
立足本地,精耕细作,近两年中国二冶在内蒙古市场占有率成倍数增加。“2020年中国二冶在内蒙古市场合同额约为8亿,到2022年实现了35亿的目标,今年仅一季度我们就签了27亿。中国二冶在深化政企关系、服务本土市场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徐永锋说。
“到有草的地方去放羊,到有鱼的地方去撒网”,中国二冶走出去步伐有力,项目全面开花。九大区域公司精准布局并扎根在经济发达区域,八大在包专业公司也在经济热度高的省份扎下了根,第一梯队二级公司年合同总量已保持在50亿、营业收入保持在30亿以上。2022年,中国二冶中标国家对外援助施工总承包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住宅项目,开始走向更大的市场。
创新引路,主动作为,中国二冶充分利用集团公司在投融资方面的优势,在助力区域城市发展中获得较大的合同订单,站稳一方市场。
“我们在保定采用ABO模式拿下几十亿订单,在广东湛江采用EOD模式拿下200亿订单,在河南许昌通过投资人+EPC融资模式拿下城市更新项目订单。”在徐永锋看来,多种“组合拳”的打出,为中国二冶赢得了更多机会。
在业务板块重组方面,中国二冶推动钢结构板块和工程承包板块的分离,使钢结构制造产业和新能源塔筒生产成为中国二冶的新名片。同时,还利用政府化债的机会,使房地产板块焕发了青春。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二冶更加注重防范风险,确保企业稳健前行。徐永锋说:“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决不要没有营收的合同额、决不要没有利润的营收,决不要没有现金流的利润,业务经营更加高效务实。”
革新再造 让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只有认清自我位置,方能明辨目标方向。
作为中冶集团唯一一家驻西北区域的子公司,中国二冶总部远离经济中心地区,项目类型单一,市场意识不强,品牌知名度低,发展水平和质量明显落后于中冶集团大部分施工子企业。如何摆脱被动、破局突围,抢占市场、抢抓业绩?
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革新再造,埋头苦干,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二冶用自身的发展给出了答案。
在徐永锋看来,具有红色基因的中国二冶有着自己的发展优势。“在资质方面,二冶拥有‘四特四甲’资质优势,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今年获得GA1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矿山资质也获得相应的业绩支撑。我们还获得电力施工二级许可,正在将水利二级升为一级。”他表示,公司正整合集团有多项一级资质的区域公司和在山东、陕西等地区注册的子公司升级其资质为一级,增强区域公司独立承接项目的能力。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闯荡市场多年,徐永锋更加注重企业诚信体系的打造,引导二冶人秉承诚信意识,坚守契约精神。
“我们实现了项目的封闭管理,同时要求大家守信用重合同,严格按照合同办理。这两年中国二冶的诚信体系建立起来了,口碑也更好了,大家都愿意把事交给你做,愿意跟着你干,这也助推了中国二冶的稳健发展。”徐永锋说。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中国二冶还以项目管理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管理数字化、预警模型化、风险可视化为目标,通过从严从紧加强分供商管理,加强了质量管理。同时加大创奖创优力度,仅2022年就获得省部级奖16项、市级奖5项,完成2项科技成果鉴定。
把握优势,谋取胜势。中国二冶积极发挥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的实力与优势,通过转型升级,推动管理变革,全面引入内部市场竞争机制,激发潜能,构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我们深化收入分配体系改革,突出岗位价值与效益导向的薪酬分配原则,建立‘岗位有定员,以岗定薪酬,工作有目标,过程有考核,奖惩有依据’的全链条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了收入能增能减。特别是强化薪酬激励的正向作用,让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得到褒奖、政治上得到提升。”徐永锋说,二冶还有一项制约措施,比如营业收入等三项指标有两项不达标,就要“全体起立”、重新竞聘,从而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有效解决了干部不作为问题。
革新再造,激发活力。中国二冶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用人模式,推进市场化人才选聘,改“选马”为“赛马”,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2021年以来,通过公开竞聘方式提职的经理级干部有18人,其中80后以上干部占比83%,为中国二冶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厚植情怀 把根稳稳扎在包头
时光流转,岁月风华,如今钢铁大街上仍然耸立的三鹿腾飞雕塑,或许最能代表其建造者中国二冶人多年不变的情怀——
历经光阴磨砺,走过67年的中国二冶仍然将根稳稳地扎在包头。
虽然是一个南方人,但现在的徐永锋已经完全融入这个硬朗的北方城市,他喜欢周末奔跑在赛汗塔拉健身步道上,也喜欢闲暇时“打卡”包头各色美食,并且乐在其中。
“包头是一个开放而且包容的城市,有活力、有潜力,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密集,地域优势明显。特别是近年来包头坚持企业发展需求导向,全力打造‘包你满意’的营商环境品牌,更让我们坚定了与包头携手同行的决心和信心。”徐永锋说。
徐永锋也曾参加过包头“政商恳谈早餐会”,市领导面对面和企业家交流,“零距离”为企业纾困,让他感受到了包头为企业服务的真诚和决心,“包头在服务企业上下足了功夫,这种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让亲清的政商关系氛围越来越好。”
厚植情怀,造福一方。近年来,中国二冶始终与包头发展同频共振,同心同向、聚力向前。
徐永锋说:“当前中国二冶在包项目有近三十项,包括稀土领域的大地熊(包头)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项目、金力永磁项目等,硅产业领域的双良集团多晶硅二期项目、光威集团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项目等。在新能源方面,我们承建了明阳集团内蒙古新能源风机叶片制造等项目,为助力包头重振雄风提供了重要支撑。”
风雨同舟,携手同行。中国二冶在抗疫的关键时期也冲锋在前,承担了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多个隔离点的建设任务,还向稀土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等单位捐赠口罩、84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与全市人民一道同心协力、共同奋战。
厚植情怀,追求“有温度的发展”。中国二冶更加注重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向奔赴”。
徐永锋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他刚到包头调研时,当问到公司每个月什么时候发工资时,有人告诉他,发工资没有固定的时间,各二级单位和机关都得等有钱时才能发,而且企业历史欠薪还不少。当时,徐永锋就定下目标,将每月8号作为公司固定发薪日,历史欠薪也争取用三年时间还完。“现在我们员工不但能定时拿到工资,收入也从当时的人均8.9万/年跃升至现在的人均15万/年,员工欠薪也全都补发完毕。”徐永锋说。
如今,二冶员工不仅拿到了更高的薪水,拥有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企业自豪感和归属感也不断提升。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唯有担当者能破浪前行。徐永锋说:“如今的中国二冶正凝心聚力、奋力加压,按照企业‘精、深、实、牢’管理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企业‘十四五’规划稳健发展,力争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为地区发展贡献二冶力量。”
(文/记者:张海芳;图/记者:黄立群;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