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进行时|写一首给“疫”线战友的诗
“1-5”“5-9”“9-13”……
(资料图)
吴振霞在方舱的时间,以这样的数字精密计算着。
又一个通宵,出舱不久的吴振霞和同事们虽显得有些疲惫,倦容却盖不过大家脸上的兴奋,只因晨曦初露时,又将迎来一批患者治愈出舱。
时间回到10月12日,当天下午16时,包医一附院响应指令,即刻组建支援包头市方舱医院医疗团队。医疗组、护理组、院感组、物资管理组等小组的医务工作者集结完毕,包医一附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护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振霞和她的“战友”们入驻方舱,打响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保卫战”。
简单调整,做好迎“战”准备,12日晚,包医一附院医疗团队各组成员穿戴好防护服、口罩、面屏、手套等,便连夜进舱开展工作。
梳理工作流程、确定治疗方案、小组对接配合,抵达方舱后,医疗队追着时间跑,围着患者转。观察病情、体征监测、心理疏导、协调餐食,吴振霞说:“方舱医院内患者年龄分布广、需求不一,诊疗工作至关重要,服务管理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入驻方舱后的吴振霞先后负责物资管理和核酸检测工作,患者的饮食口味、衣食住用习惯不同,吴振霞和组内的同事们想着法地满足大家的需求。身兼“大管家”和“小保姆”的职责,从大件的电暖器、床铺到像指甲刀、挂钩这样的小物件,吴振霞一边统筹采购后方,一边精准发放到患者前方,像家人一样关照、满足着每一位患者在这个特殊时期的需要,让大家在方舱的日子更舒心、放心、安心一些。
防护服的防护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汗水浸湿、口罩位移,都可能让医务工作者增加暴露的危险。在一班次高强度的工作中,包医一附院所有医务人员都在尽全力完成各自的工作,细致周详处理每一个诊疗问题和病患需求,不把问题留到下一班,确保在方舱内的工作科学高效、服务关怀备至、诊疗万无一失。
“身体和心态上的稳定将会给治愈带来强大力量。”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具有扎实心理学理论基础与丰富治疗经验的吴振霞在完成好工作任务的同时,时刻不忘以专业角度去关怀患者,仔细体察着他们的心态变化,增加彼此的信任和战胜病毒的信心。
在她和同事们的温情鼓励和科学疏导下,舱内的多名患者从刚入舱时的无措不解、惶恐不安,逐渐转变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年轻患者还组建起了一支小小的志愿团队,力所能及地帮助吴振霞和医务工作者完成一些日常事务。
“吴医生你们辛苦了!”“这些工作我来协助完成……”从陌生到熟悉,防护服下“大白”们的脸虽不能清晰可见,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已然在朝夕相处中形成了一种如同志、如朋友、如亲人般的默契和信任。这股力量让方舱里充满了正能量,这股暖流也冲破了深秋的冷寂,让暖城包头再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红色火焰。
在方舱,没有日夜。吴振霞和医务人员4小时一班连轴转,“1-5”“5-9”“9-13”是大家在凌晨1时至5时,直至另一天的班次。
某日凌晨时分,在驻地酒店休息的吴振霞在屋内听到了一阵脚步,打开手机看时间,是1时和5时两个班次同事们的换班点。
“晨曦中你踏步而归,寒冷驱散了困倦,眼神中带着刚毅,因你出色地完成了今天的使命……”提笔落墨,吴振霞有感而发,以笔寄情为自己这群可爱可敬的“战友”们创作诗作《最美的天使》。吴振霞记录着心中的那份感动,新的一天,她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将继续用行动践行医者的使命,用仁心谱写生命的赞歌,护佑方舱这座“生命之舟”驶向胜利。
《最美的天使》
(作者:吴振霞)
晨曦中你踏步而归,
寒冷驱散了困倦,
眼神中带着刚毅,
因你出色地完成了今天的使命。
在没有规律的时间中寻找着规律,
别人看不懂的数字:
“1~5、5-9、9-13”
是你每天的班次。
在困意连连的夜晚,
你清醒着,
忙碌着,
只因你心中有“他人”。
不仅守护着每一位患者,
还为同伴们梳理着工作流程。
在寒风中,
你坚守着,
只为小朋友张嘴的那一刻,
棉签滑进口腔,
涂抹出一片朝阳!
在饥肠辘辘中隐忍着、坚守着,
只因他人口中的一份热餐。
在刺鼻的消毒水中,
在刺眼的紫外线中考验着,
只因那心中的一份期盼,
——“她可以出院了”。
在焦灼与恐惧中,
你坚守着,
只因那心中的一份责任与热忱。
看似柔弱无力,
却体现出坚强与勇敢!
大白包裹中的你,最真实
——不屈与顽强、坚韧而无畏!
晨曦中我记录着心中的那份感动
——致敬最美的你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娜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