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讯!方舱医院就地“上岗” 他们成为“最美志愿者”

看到发放早餐的小护士一路小跑,陈文娜站了出来;看到瘦弱的女护士要背起40斤重的消杀设备,张衡站了出来;看到忙着统计物资的护士还来不及收垃圾,张晶站了出来……


【资料图】

“我来吧”“我可以”“我愿意”……在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包头市方舱医院,看到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不易,一批又一批的患者和感染者主动站了出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发建起一支志愿者队伍,成为医护人员的“好帮手”、病友的知心人、爱心方舱的缔造者。

“消毒液在哪里?”“有没有洗脸盆?”“我想喝酸奶”……微信群里,不断有新消息进来。想起刚才送早餐来的小护士一路小跑、应接不暇的样子,“真该给帮个忙”,陈文娜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陈文娜是一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进入包头市方舱医院后第二天,有患者在群里询问医护人员是否需要志愿者,身体无大碍的她也马上报了名。“要统计需求,要分发物资,要安排住宿,还要消毒消杀、诊断送药,医护人员要做的事儿太多了,挺心疼她们的。”

很快,“申请”获得“批准”,陈文娜作为第一批志愿者中的一员,正式“上岗了”。早中晚领餐发餐,下午3点收集垃圾,水果、酸奶以及生活物品补给到了,随到随送。病友们有啥需要的,群里说一声,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帮忙统计好了,再报给医护人员。

“这个我专业,我能干。”看到护士组装背负式电动喷雾消毒器的场面,包头西站运转三车间员工、包头蓝天救援队队员张衡跃跃欲试。消毒设备空桶重4到5斤,加入消毒片和水之后,整个桶将重达40斤。张衡进舱时,医院消杀队伍只有10人,其中七八位都是女护士。一想到这么重的消杀设施要压在女护士肩上,张衡便义不容辞加入了方舱医院消杀志愿队。

与通常的消杀任务相比,方舱医院的要求更加严格,消杀频次更高、标准更细,每个角落都不能放过。张衡负责一楼楼道消杀。每天早午晚饭后,他便背起消毒器,用4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将楼道仔仔细细来回消杀,“给大家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卫生间马桶堵了。”一天,二楼卫生间马桶堵塞返水,房间临近卫生间的志愿者张晶发现后,她一边上报情况,一边冲进去紧急清理。随后赶来的志愿者们找来纸箱撕开,铺在卫生间门口及周边,等到纸箱湿透了清理走,然后再换上新的,直到卫生间彻底疏通。他们之所以这么不厌其烦地更换,一是为方便患者使用,二是担心医护人员弄湿防护服导致防护失效。

除了做医护人员的得力助手,志愿者们更是患者的知心人。“大爷,现在的病例都能治愈,也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你看我,啥感觉都没有。不要太担心啦!”同屋的大爷自从进舱就眉头紧锁,不跟人交流。张衡没事儿就跟他唠唠嗑,开导开导。相同的经历让彼此之间更容易共情,大爷很快就变得开朗起来。

“真的很正能量。”市中心医院方舱医院领队丁丽芳告诉记者,驻守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既要做好大量基础合并疾病的治疗,又要做好患者的生活保障服务,“双线作战”的压力很大。活跃在舱内的志愿者们分担了很多物资保障任务,降低了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拉进了医护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因为与患者自然亲近,他们可以有效疏导患者情绪,“大家看到志愿者都这么积极乐观、行动自如,整个方舱的氛围也变得轻松起来。”

善意感召善意,温暖拥抱温暖。在陈文娜、张衡、张晶等人的带动下,几天时间,志愿者队伍已经壮大到30多人,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不舒服了就歇一歇,没问题了就给大家跑跑腿。

如今,张衡会陪着新加入的志愿者进行消杀,为他们指导消杀要点。张衡发现,只要大家听见消杀动静,就会主动把门口垃圾收起来,腾空楼道,为消杀留下空间。

爱张罗的陈文娜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队长”,每天统筹安排各项任务。她发现,患者们抱怨越来越少,谁要缺个啥,群里立刻会有人出来应一句:“我这儿有,放在门口,等下让志愿者给你捎过去。”

“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期待方舱医院早日关舱大吉,大家早日康复回家!”陈文娜说,现在方舱医院运转越来越顺畅,这一天应该会很快到来。

(记者:贾慧珍;摄影:王璐)

关键词: 医护人员 一路小跑 队伍已经